2014-2024年这十年时间,农村电商逐步从快递下乡到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、直播带货模式,再到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。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的供应链、价值链、信息链和组织链,有效对接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,提升了乡村就业创业率,在乡村产业发展、产业融合和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。村庄规划是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据,推动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,规划要先行。
一、“农村电商”发展助力乡村振兴
迈进农村电商时代,淘宝村和淘宝镇迅速崛起。2014年,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,启动乡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,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。农村电商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,成为新时代县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新业态,带来乡村发展的新基调。据《1%的改变-2020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0年全国共发现5425个淘宝村,1756个淘宝镇,这些淘宝村和淘宝镇的网店实现交易额1万亿元,创造了828万个就业机会。
2020年中国淘宝村分布
农副产品直播带货浪潮势不可挡,农村电商销售额持续增长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“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”,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“两大融合”,加大力度实施“数商兴农”工程、“快递进村”工程、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,推动提升乡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网络化、智能化水平。《2023年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2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2.17亿元,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比例的15.74%。其中,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1.99万亿元,东部、中部、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零售额占比分别为77.6%、14.0%、6.3%和2.2%。2022年的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至5313.8亿元,截至2022年底,全国累计建设超过2700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。
深入实施“数商兴农”工程,农村电商进入高质量发展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,深入实施“数商兴农”和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,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、定制生产等模式,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。截止2023年底,我国农村网商(店)达1730.3万家,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.49万亿元,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870.9亿元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“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,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。
二、村庄规划支撑“农村电商”持续发展
优先盘活农村存量。深入挖掘村庄特色,统筹考虑农村电商的实际需求,为其预留必要的发展条件和空间。立足产业和资源禀赋,以及优秀传统文化、乡情民俗等元素,发挥比较优势,优先盘活农村存量资源,结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,引导电商产业高效集约布局。
抓住“留白”政策保障产业实施。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,产业布局在空间中出现“大分散,小集中”的模式,带来农村产业用地需求的变化,部分区域出现超过存量可供应能力的情况。抓住“留白”用地政策,明确“定空间,不定用途”“定空间,不定时序”“定指标、不定内容”三类留白用地,为乡村电商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,为仓储、打包、分拣、物流、质检、销售、运营等一体化发展预留空间。
完善配套基础设施。正视乡村基础设施、配送体系、电商人才等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,从地域差异和人口、区位等因素出发,合理规划完善交通、物流、网络、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,为电商物流、信息流通提供便利条件。
合理优化产业结构。立足村庄发展“农村电商”的实际条件,适当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,采用定性明确与定量准确相结合的方式,既要明确、全面的突出乡村特色,又要准确、适中的控制规模体量,不能定得太高,不切实际,也不能定得太低,影响发展,稳步推进乡村电商“点-轴-面”逐步发展。
农村电商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加工、农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升级,为村庄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,而合理的村庄规划将为电商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,二者相互促进。